找到相关内容368篇,用时19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谈佛教思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

    ,我国公民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,遵纪守法的现象普遍加强,这也是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。但在严于律己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,还存在着扰乱社会安定,人民安宁的社会问题,破坏正常社会...越来越引起西方人的关注。佛教教人们自律, 提倡自觉遵纪守法, 反对损人利己, 鼓励人们扶危济困, 造福社会,倡导人格的纯净, 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, 维持社会安宁。佛教倡导简朴的生活, 反对奢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2867450.html
  • 为什么礼拜、烧香、敲钟

    ?   “香”代表戒、定真香,烧香就是提醒我们,要修学戒、定,从而开显智慧。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。   修学戒律,就是要遵纪守法,修十善业。十善业包括:一、不杀生,二、不偷盗,三、不邪淫,四、不...

    香光

    |基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302383124.html
  • 说“知耻”

    是因为迷惑颠倒,人要知耻就必须觉悟,人要觉悟就必须从守戒做起。“守戒”的意思,其实就是指要遵守一定的规矩,也就是我们一般大众所说的遵纪守法。佛家守戒的规矩要求非常严格繁多,主要有五条:“一是不杀生;二...

    袁悟圆

    |道德|廉耻|惭愧|知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2/1101463797.html
  • 我们缺乏美国那样的“平民教育”

    一个遵纪守法、勤劳、诚实、有爱心、不走捷径、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,这是从教育哲学、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的。以前我们往往是从第一个角度来说的,而从第二个角度来说的很少。   平民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理念  ...

    聂圣哲

    |教育|教师|平民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7033529162.html
  • 觉悟与奉献——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

    广大的在家信众,是一种应时契机的生活理念。当然,作为一种生活理念,觉悟和奉献可以有更广泛的含义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摆正自我和他人、个人和社会的关系,就是对人生的觉悟;遵纪守法,努力工作,服务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4640536.html
  • 礼拜、烧香、敲钟与佛陀教育

    。  修学戒律,就是要遵纪守法,修十善业。十善业包括:一、不杀生,二、不偷盗,三、不邪淫,四、不恶口,五、不两舌,六、不妄语,七、不绮语,八、不贪,九、不嗔,十、不痴。或称十善业道。现在将十善业略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1942983.html
  • 佛教伦理与“八荣八耻”

    如何提高自身素质,如何培养德性生活,如何塑造理想人格,对于这些关涉怎样做人的问题,社会主义荣辱观给予了明确回答,其中,如崇尚科学和遵纪守法,更体现了时代精神,并且拓展传统道德范畴,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045799.html
  • 为什么礼拜、烧香、敲钟

    一定要晓得它表法——教学的意趣。这是艺术的教育。   为什么烧香?   “香”代表戒、定真香,烧香就是提醒我们,要修学戒、定,从而开显智慧。由戒生定,由定生慧。   修学戒律,就是要遵纪守法,修十善业。...

    香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2547324.html
  • 从佛门的戒律说起

    戒不过是修正错误、预防不良言行的一种手段而已,那绝不是目的。正因为我们绝不可能天生完善、完美,我们才需要接受戒的约束。诚如一个公民必须遵纪守法,哪怕他身无分文、饥肠辘辘也不能去偷去抢,否则法律就会制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4550826.html
  • 诊断菩提心

    行的一种体现;在社会中遵纪守法,为集体、国家奉献自己的才干,也是随缘利他的表现。所以,乐于行菩萨道的信徒,无论是在寺院还是社会中,都可以自利利他,实践菩萨的慈悲情怀。但经营这些世务仅仅是前行,只能成就...

    释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2954215.html